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勢嚴峻,詐騙手段復雜多樣,并且不斷更新升級。大慶市公安局以“誅雀-2023”專項行動為載體,堅持“潛在預警”與“見面勸阻”相結合,依托大數據資源,加強各類潛在電詐行為的電話、短信預警,提升研判落地速度,第一時間開展見面勸阻,確保實現預警反饋率、見面勸阻率兩個100%,最大限度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筑牢反詐防線。

案例一:肇源縣公安局及時見面勸阻為群眾挽損5萬元
近日,大慶市公安局肇源縣局反詐中心接到預警,轄區居民李某楠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肇源縣局立即指令古恰派出所民警康祥偉進行勸阻。民警康祥偉多次與李某楠進行溝通,但被騙人李某楠并不配合民警,不提供相關信息詢。
經核實,確定李某楠在肇源縣新站鎮居住,康祥偉立即聯系新站派出所民警楊宇對被騙人李某楠進行面見,以防止被騙人李某楠再次轉賬被騙。楊宇接到指令后,立即與被騙人李某楠聯系,但被騙人李某楠拒絕面見民警,后在多次通話中,被騙人李某楠逐漸對民警產生信任,約定在肇源縣新站鎮人民醫院門前見面。
見面后,經楊宇詢問,被騙人李某楠以刷單返利的方式前后共轉賬兩次,被騙金額共計25600元。在見面了解情況過程中,楊宇發現被騙人李某亞楠還存在繼續轉賬人民幣5萬元,被騙的金額就能全部回來的心理。楊宇一面聯系肇源縣局反詐中心民警郭永超采取保護性措施;一面耐心勸阻被騙人李某楠。
最后,李某楠及時醒悟,并且保證不會再次進行轉賬,至此,大慶市公安局肇源縣局成功幫助被騙人李某楠止損5萬元。

案例二:鐵人分局反詐勸阻止付挽損
近日,大慶市公安局鐵人分局民警在工作中接到反詐平臺推送的預警信息:轄區內居民王某可能正在遭遇電信詐騙。
接到預警后,民警立即撥打王某電話,提醒其可能在遭遇電信詐騙,切勿輕信轉賬。同時,民警根據王某提供的地址迅速趕往現場,展開見面勸阻工作。
到達現場后,民警發現王某已被深度洗腦,曾分多次給詐騙分子轉賬4000余元,民警立即采取保護性措施,避免王某的個人財產遭受損失。目前,王某所有銀行卡均由其丈夫保管,確保王某不再被電信詐騙。
經了解,王某是在網上加入微信群,在收不到貨品的情況下不斷轉賬匯款而遭遇到詐騙。王某表示,幸虧由民警及時勸阻,不然自己還被蒙在鼓里,繼續支付訂單。最后,民警為其全家注冊國家反詐APP,并列舉電信詐騙的種類以及慣用手段,講解反詐典型案例,提醒王某要謹防詐騙。

案例三:薩爾圖分局成功預警止損13萬元
近日,大慶市公安局薩爾圖分局接到市局反詐中心緊急預警電話,龍崗分局轄區居民張女士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已經向嫌疑人賬戶轉賬4次共計30余萬元,由于預警對象張女士被詐騙分子深度洗腦,對警方的電話特別抗拒,甚至已經不接聽電話。經反詐中心研判,張女士正準備乘機趕往某市,飛機將于當日10時40分許起飛,在北京中轉,飛機一旦起飛,預警工作將更難開展。
在此危機時刻,市局反詐中心迅速做出反應,聯系機場所在的轄區薩爾圖分局協調聯動,接力龍崗分局民警開展面見勸阻,與時間賽跑,搶在飛機起飛前阻止張女士再次轉賬。
薩爾圖分局接到指令后,值班民警立刻趕往機場展開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在趕往機場路上連續開展工作,一方面,再次聯系受害人穩定情緒、保持聯系,并且緊急聯系機場地勤攔截其登機,并開通勸阻綠色通道,確保民警在機場內無阻礙直接見到當事人張某;另一方面,對受害賬戶做保護性措施,防止張女士再次轉賬。
經過緊張而周密的工作,機場地勤配合警方工作,在不影響飛機準點起飛的情況下,暫緩關艙門。當日10時25分,社區四大隊民警在航站樓二樓登機口成功面見本人。民警到達時,張女士正在按照騙子的要求,在涉詐APP上點擊操作,民警立即對其操作進行制止,并告知對方賬戶是詐騙賬戶,其操作的APP是涉詐APP,不能再繼續轉賬,通過民警的耐心講解和反詐宣傳教育,張女士終于相信民警,表示將不再轉賬,并將涉詐APP卸載,成功挽損13萬元。

案例四:龍鳳分局緊急上門勸阻成功挽損10萬元
近日,大慶市公安局龍鳳分局接到市局反詐中心推送高危預警,社區二大隊民警趙健經與預警人曲某某電話預警后,得知該人通過“網上男友”介紹進行“刷單返利”,屬于“殺豬盤轉刷單類”電信網絡詐騙,并且該女士被深度洗腦,深陷在“戀愛陷阱”中。
針對該類詐騙特點,分局迅速啟動該類預警應急預案,第一時間指令民警繼續與其通話,為勸阻止付、上門宣防爭取時間,做到“電話勸阻+上門見面”雙保險,同時對當事人向騙子提供的多張銀行卡采取保護性措施。社區二大隊民警趙健、輔警高新,火速出警趕往預警對象單位門口與預警對象見面勸阻,見面時該人還聲稱與家里人及身邊朋友借10萬元投入,把之前被騙的7萬元本金返回來。民警立刻向曲某某詳細講解“殺豬盤”騙局,在民警多次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曲某某終于醒悟過來,終止了轉賬。隨后民警刪除該人手機中涉詐軟件,指導曲某某下載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并開展了針對性反詐宣傳,以免該群眾再次被騙。

案例五:紅崗分局成功阻止一起冒充“公檢法”電詐案件
近日,大慶市紅崗區杏樹崗鎮先鋒村村民黃某來到紅崗分局社區三大隊報警稱:黃某的妻子于某接到了自稱大慶市公安局戶籍科民警張洋(警號044978)的電話,稱其妻子辦理過跨境護照,現已被凍結,需要其妻子立即配合警方調查,并要求于某在互聯網上下載某軟件進行視頻通話,身邊不允許有其他人員。
經了解,黃某的妻子于某通過與對方的視頻通話,見到對方身著“警服”,佩戴“執法記錄儀”。對方將姓名、警號、單位告知于某,聲稱于某可以隨時核實對方的警察身份。于某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對此深信不疑,并且已經開始按照對方的指示在手機端進行操作。
紅崗分局社區三大隊民警劉凱、馬傳惠了解情況后立即對“張洋”的警員身份開展調查研判。經核實,“張洋”的警員信息不實,發現黃某的妻子于某正在遭受冒充公檢法人員類的電信詐騙。隨后,社區三大隊民警劉凱、馬傳惠立即去往黃某家中,發現黃某的妻子于某正在與“張洋”視頻通話,民警立即制止于某,并當場揭穿了對方“騙子”身份,并對于某進行了深刻的反詐宣傳教育,使轄區居民免受3萬元財產損失。

案例六:龍崗分局預警勸阻挽回群眾財產損失2萬余元
近日,大慶市公安局龍崗分局接到市局反詐中心推送的一條資金預警信息,轄區居民劉先生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收到預警信息后,龍崗分局社區三大隊大隊長李立超一邊安排民警對其采取保護性措施,同時迅速撥打被預警對象劉先生電話預警進行提醒,電話了解到該人目前在四季商城,李立超隨即帶領民警前往面見勸阻。
經見面了解,該人是從外地來大慶出差,被騙子冒充好友借錢,民警立即針對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對其進行講解,介紹其危害性和隱蔽性,以免該群眾再次被騙,本次預警勸阻共挽回群眾財產損失2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