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縱向爭晉位、橫向爭站位、工作爭創品牌”的“三爭”晉先工作,綏化法院主動融入市域社會治理大局,深入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持續提升糾紛化解質效,推動定分止爭職能向源頭和前端延伸,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
固本強基“織網格”

依托54個人民法庭,縱向連接鄉鎮(街道)、社區(村),橫向對接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及基層調解組織,建設法庭基層治理單位72個、訴訟服務站26個、巡回調解站9個、駐村工作室342個、退休法官工作室10個、法官聯絡點257個,以“法庭+村委會”“法官+人民調解員”模式,“線上、線下”聯動,合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調解網格實現轄區行政村屯全覆蓋。

近日,海倫法院退休法官工作室在1天內成功調解2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并均在線申請司法確認,給調解協議上了“保險”。黃某說:“老法官計算的每筆借款本息都有理有據,與我預想的金額也很接近,而且比打官司更快拿到錢,真的很感謝他!
完善機制“強保障”

建立起全層級覆蓋、寬領域聯動、常態化運行的府院聯動機制,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實地走訪調研等方式,不斷拓展與基層調解組織在訴非分流、多元化解等方面的聯絡渠道。建立聯絡員制度,明確專門法官負責與基層調解組織進行日常對接,對調解工作開展全程指導、全程監督,對司法確認案件進行預先審查,對基層調解員進行培訓,為解紛工作強力推進、規范運行提供重要支撐。

肇東市德昌鄉居民楊某、陳某將親生兒子訴至五里明法庭,要求其歸還土地并返還土地承包費。經了解,該起糾紛根源并非土地而是贍養。法官耐心調解,被告承諾會好好贍養老人,二原告提出撤訴申請。然而沒過多久,二原告再次到法庭哭訴無法與被告繼續共同生活。法官認為如果直接判決,原告可能贏了官司,卻輸了親情,所以決定繼續調解。法官會同婦聯副主席、法律援助律師以及鄉政府駐村信訪干部來到光明村村委會,與村書記共同開展調解。起初雙方情緒激動,各執其詞,但經過分組調解、背對背調解,通過正確引導、合理建議、耐心說服,最終達成了一致調解意見,此起贍養糾紛以多方聯動調解的形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聚焦需求“拓服務”

持續拓展優化訴訟服務,鞏固4大類18方面926項便民為民舉措。廣泛開展法官“六進”宣傳活動,通過走訪企業、案例分析、法規學習等方式,了解司法需求、強化法治思維、進行矛盾排查、提前預判評估、及早介入調解,做實“抓前端、治未病”。同時,暢通“大法官留言”“民意直通車”“院長信箱”等線上平臺,拓寬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多途徑解決人民群眾訴訟“急難愁盼”。今年1-6月走訪企業134次,收集意見建議115條。

明水法院通達法庭邀請20余名老人來到村民委員會,重點圍繞贍養、勞動權益保障、涉養老詐騙等老年人權益保障領域易發、多發法律問題,通過典型案例的講解,幫助老年人認識法律、理解法律,提升用法維權能力和識騙防騙能力。
爭先創優“樹品牌”

持續發揮“一院一品”成果品牌效應,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對訴源治理工作的宣傳推廣力度,全面宣傳法院參與訴源治理的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罢f和人老李調解工作室”是綏化法院精心打造的訴源治理品牌,通過“說和人老李”調解系列故事的傳播,引導更多當事人首選非訴訟方式化解糾紛,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近日,“說和人老李”收到一條尋求幫忙的無名短信,老李通過短信號碼撥通電話了解情況,了解到發信人王某因樓上鄰居裝修每天強忍噪音并未作聲,后因樓板被震出裂縫、墻體掉皮找到鄰居孫某理論,雙方由于情緒激動產生矛盾,王某請求老李幫忙。隨后,老李電話聯系到孫某。孫某起初態度強硬,稱自己在外地沒時間參加訴訟,老李向其解釋調解并不是起訴,孫某態度才有所轉變,心平氣和地接受老李的調解。老李從法理、情理、修復鄰居關系的角度出發,引導其換位思考,教育勸導孫某積極配合解決矛盾糾紛,并同意賠償鄰居的損失,就這樣一起鄰里糾紛僅通過電話就得到高效化解。
辛勤耕耘“結碩果”
今年1-6月,綏化法院成功調解訴前委派案件27968件,成功率94.89%,在訴訟前端化解大量矛盾糾紛。肇東五站法庭解紛故事走進央視,《人民法院報》對肇東法院訴源治理經驗成效作了大篇幅全面報道,“說和人老李調解工作室”被授予“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上榜全國“平安之星”,調解工作微視頻入選全國法院“第八屆金法槌獎”,媒體多次報道綏化法院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