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某和建行某支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杜某于2021年1月通過手機銀行使用“墾區快貸”向建行某支行申請貸款37.06萬元,并與該行線上簽訂了《中國建設銀行墾區快貸借款合同》,借款到期后杜某未能履行,且無法聯系到本人。2023年3月,建行某支行來到紅興隆人民法院衛星人民法庭,對杜某提起訴訟。
法庭向杜某送達應訴文書時,杜某拒絕接聽電話,按照雙方借款合同記載的地址也未能找到杜某。經多方聯系查找后,終于確認了杜某的新住址,但幾次向杜某送達均未能成功,最終法庭干警在一天深夜將杜某“堵”在了家。
辦案法官立即對杜某進行釋法明理,充分釋明逃避法院送達及拒不履行還款義務的法律后果,另一邊積極與建行某支行溝通協調,最終雙方達成了杜某分期償還借款本息及罰息的調解協議。
案件雖調解結案,但鑒于建行某支行在此次借款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將來可能要面臨的法律風險,紅興隆人民法院衛星人民法庭對該行發出了司法建議,主要圍繞信用評估、個人信息、財產狀況審查及增加申請貸款人送達地址和電子送達方式、要求申請貸款人提供擔保等方面提出問題及切實可行的建議。

建行某支行采納了司法建議,并及時回函,表示將立即著手對所提出的借款合同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和完善,并運用到今后“快貸”借款業務中。
為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紅興隆人民法院衛星人民法庭梳理年初以來受理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深入分析研判案件成訟的原因及金融機構在貸款管理中的短板和漏洞,結合案件的審理與執行,向轄區內多家金融企業集中發送15份司法建議,通過主動對接融入行業管理,取得了“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積極成效。

送達司法建議時,干警們與金融企業就如何預防和規避借款風險展開了溝通和交流,就司法建議中提出的具體措施交換了意見。金融機構對法院司法建議均高度重視,一致表示司法建議所指出的問題精準、依據充分,提出的建議合理中肯、切實可行,對15份司法建議全部采納,并一一作出了書面回復和反饋。(完)